酒泉这个名称的来历 酒泉名字的来历

2024-05-01 1720 明贵知识网

上古时酒泉为羌戎所居地,先秦时酒泉称西戎地、西羌地、匈奴右地及西部、西方、河西三危地等。秦时的统治范围尚未到达酒泉一带,占据酒泉一带的仍主要是乌孙、月氏、匈奴等民族。


西汉建立后,酒泉、敦煌一带仍被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所控制,称匈奴右地。元狩二年(前121年)夏,汉武帝发动第二次河西战役,河西地区自此纳入西汉王朝统治范围,置酒泉郡,郡驻地为禄福县(即后来酒泉县)。先后设立的酒泉、张掖、敦煌、武威四个郡,史称“河西四郡”。公元8年,王莽称帝,沿用郡县制,设辅平郡(原酒泉郡)、敦德郡(原敦煌郡)。东汉时期,酒泉境内设酒泉、敦煌两郡,隶凉州刺史部。西晋惠帝元康五年(公元295年),改“禄福”为“福禄”。


隋文帝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,仁寿二年(公元602年)起,撤郡,仅存州、县两级,改酒泉镇为肃州,州的长官为剌史。


唐高祖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始置酒泉县,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。唐代宗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,酒泉地方属吐蕃,并建“肃州千户府”,至唐宣宗大中五年(公元852年)的88年中,均被吐蕃所据。唐末至五代(公元907-960年)酒泉属回鹘。


宋熙宁六年(1073年),西夏占据沙州。李元昊攻占酒泉后,改肃州为蕃和郡,保留了瓜州、沙州的建置,酒泉地区全部纳入西夏统治范围。西夏败亡后,蒙古汗国占据酒泉,改蕃和郡为肃州。


元朝时,至元七年(1270年),置肃州路总管府,驻肃州(今酒泉市肃州区),今酒泉境内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肃州、沙州二路和瓜州属州。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元政府复置沙州,隶肃州路。至元十七年(1280年),升沙州为路,并将瓜州改为瓜州属州,隶沙州路管辖。


明洪武五年(1372年),明军平定整个河西走廊,酒泉正式纳入明朝统治范围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,在酒泉境内置肃州卫、威远卫、威虏卫。明代北边镇守制度由藩王分守演变为九边总兵镇守制度,甘肃镇为九边重镇之一。


清朝定都北京后,酒泉东部的肃州、金塔纳入清朝统治范围,酒泉西部地区仍被新疆吐鲁番速檀所控制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4月,酒泉沿袭明代建置,在东部地区恢复建立肃州卫,实行军政合一的体制。康熙五十七年(1716年)后,在西部地区相继设立赤斤、靖逆、柳沟、安西、沙州五卫。雍正二年(1724年)至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间,裁撤卫所,建立府、州、县政权。乾隆二十四年,设甘肃总督,总督府驻肃州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设置安肃道,辖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。


民国时期,1912年酒泉废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,置安肃道,设道尹。1927年改安肃道为安肃行政区,领酒泉、高台、金塔、毛目、玉门、安西、敦煌7县,改尹为“行政长”。1935年7月,改安肃行政区为行政督察区,裁撤乡、闾,编保、甲。1936年5月,甘肃省正式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,酒泉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领酒泉、高台、金塔、鼎新、玉门、安西、敦煌7县。1938年3月,设肃北设治局(县级),隶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1949年酒泉解放,置酒泉专区。


现酒泉为地级市,辖“一区两市四县”(肃州区,玉门市、敦煌市,金塔县、瓜州县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)。

酒泉这个名称的来历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